波澜誓不起 我心深井冰


子博客 内容杂 更新慢
被你读到我写的文字很开心
谢谢各位的喜欢( ˘ ³˘)♡

吃点安利可以嘛 | 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下)

有图,流量党慎入

之前写过了一篇关于赵孟頫本人的安利:请戳这里

这次打算安利一下关于松雪大大的两个CP(误)。


乾隆X赵孟頫

这其实不是CP,这是一个由于爱带来伤害的悲剧故事。

我只是想吐槽一下乾隆皇帝不健康的追星方式。

爱新觉罗·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千古一帝·弘历,艺术造诣相当不凡,可谓诗书画印样样稀松。

并且,对赵孟頫非常偏爱。


乾隆有很多印章,所有印章都代表同一个意思:已阅。

我找了几幅赵孟頫的画,把我所能认出的乾隆皇帝的印章都圈出来了,因为图案模糊可能有疏漏,欢迎补充。

《二羊图》


《红衣僧人图》

《人骑图》

《水村图》这张图我没找到高清版,看不清细节,不过右上角那个“乾隆御览之宝”还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这个印章都和画里的山一样高了………

做图的时候我真是感觉肝疼。

除了喜欢印印章,他还喜欢在画上乱写字。上面每一张图片,都有乾隆皇帝的字。

而《鹊华秋色图》,则被乾隆题跋九首之多,有四首直接题在了画中,还有五首放在托尾。


这幅画上的文字,除了左起第二板块是赵孟頫自己写的,其他都是乾隆大爷写的诗。本来应该是渺远开阔景色,现在天空中黑压压一片,真是很毁意境啊。

至于乾隆的诗写得如何,大家可以百度“乾隆 诗”,吐槽非常多。

印章更不必说了,乾隆给这幅画盖了26个印章……


好了,现在说说乾隆皇帝的字。


这是乾隆写在《水村图》前面的"清华”二字,大概写得比我好一点

既然他这么喜欢题跋,赵孟頫的真迹就在他的题词旁边,来我们对照一下


左赵字 右御题


左御题 右赵字

有种“蒹葭倚玉树”的感觉。

而且!乾隆作为赵孟頫脑残粉,练的是赵孟頫的字!大家能看出来吗?

想到《鹊华秋色图》就被乾隆大笔一挥用这种字写了四首诗上去,心痛。

真的想喊一句:没有爱,就没有伤害。


来一个词语解释

乾隆 

动词,指在书画作品上进行盖印章、题词等煞风景行为。

例句:《富春山居图》被乾隆之后变成了《雾霾山居图》,人们感叹幸亏糟蹋的是仿品而不是真迹。



好了,不说乾隆了,看看美好的爱情故事治愈一下心灵。

赵孟頫X管道升

管赵二人,可以说是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一对伉俪。他们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意趣,既是生活中的恩爱夫妇,也是精神世界里的知己伴侣。

人们对于二人结婚具体时间尚有争议,这里我们采用1288年这个说法(参考《赵孟頫年表》),那时管道升26岁,赵孟頫已经34岁了。现存的史料没有记录二人在之前有过其他婚配,这种晚婚古代是很罕见的事情。

管道升的父亲对这个从小聪明过人的女儿很是宠爱,一直想为她找一个好女婿。赵孟頫颇受管父的赏识,于是“夫人归于我”。

管夫人迟迟没有出嫁,可能就是因为父亲没有找到能配得上女儿的好儿郎。而孟頫晚婚,也许是早年经济情况不好,自己潜心研究艺术也无暇娶妻。

他们如何在一起的,现在也不得而知,其实二人是同乡人,自由恋爱也是有可能的。


管道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夫人天资开朗,德容言功,糜一不备,翰墨词章,不学而能。

落笔秀媚,超逸绝尘。

不学诗而能诗,不学画而能画,得于天者然也。

这是赵孟頫的评价,简直完美。


而管夫人对自己的才华,是这样写的:

墨竹,君子之所爱也。余虽在女流,窃甚好学。未有师承,难穷三昧。及侍吾松雪十余秋,傍观下笔,始得一二。偶遇此卷闲置斋中,乃乘兴一挥,不觉盈轴,与余儿女辈玩之。

管夫人也喜欢画竹,当年没有人指点,所以“难穷三昧”,后来与“吾松雪”做了十几年夫妻,也得到了一二分要领,随手画一画,给孩子们玩玩儿。

这话说得很谦虚,“与儿女辈玩之”,不刻意不炫耀,境界非凡。

吾松雪,这三个字真是好甜啊。



《赵门一氏三竹图》中管夫人所画的墨竹,另外两部分是丈夫与儿子的作品。


与赵孟頫一样,管夫人也是一位书法家。元仁宗曾经命令将赵孟頫夫妇以及他们的儿子赵雍的书法作品一齐收藏,“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秋深帖》  管夫人给婶婶的请安帖。

其实关于此帖作者究竟是赵孟頫还是管道升还有争议,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孟頫代笔,写到最后顺手写了个“子昂”,后来涂改成道升的字样。不过我更加相信这就是管夫人的手迹。


管道升还是诗人。

“侍奴不用频挥扇,庭竹潇潇生嫩凉。”这是题在竹画上的诗。

“前村留不得,移入画中看。”这是题在梅画上的诗。

意境隽永,颇有情趣。

而最为人乐道的,可能是她写的《渔父词》,摘录两首如下: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间去雪水边。

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这份安利的上篇说过,赵孟頫虽然荣华满身,内心却依然不快乐。管夫人自然理解丈夫的心情,这几首诗可谓写进了赵孟頫心里去。

南望吴兴路四千,吴兴是他们的故乡。

孟頫酬和了两首: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侬在东南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渔父词》是题在管夫人的画作《渔父图》上的,孟頫还为此画写了跋语:“……此渔父词,皆相劝以归之意,无贪荣苟进之心。其与老妻强颜道“双鬓未全斑,何苦行吟泽畔,不近长安”者异矣。”

言语中透着一种骄傲,看,我老婆多懂我啊,不像那些强颜劝丈夫追求功名的老婆!


赵孟頫写过这样的一首诗:

山妻对饮唱渔歌,唱罢渔歌道气多。

风定云收中夜静,满天明月浸寒波。

他将这首诗收入写给挚友的信中,并得意地问写得如何,简直是一种炫耀。

“今夜和老婆一起喝酒对歌,吟赏风月,好不快哉!”


如此看来,二人情投意合,互为知音,可谓是神仙眷侣。

似乎该发生一些狗血的事情了。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我侬词》,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词,传说便是管夫人所作。而其背后的故事,也符合各种才子佳人的一般设定:赵孟頫想纳妾了,给夫人写了一首小词: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夫人以《我侬词》回复,孟頫便断了纳妾之念。

夫妻原本鱼水相谐,后丈夫想结新欢,才女妻子写诗挽回丈夫的心。这好像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凑巧的是,《我侬词》的故事可能最早的记载是在古代第一八卦作家冯梦龙的《情史》中。这个故事,与其他几个类似的故事,恰好是附录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篇之后的。

(《尧山堂笔记》中也有这个故事,作者与冯梦龙可能年岁相近,但是无法考证这两本书哪本写得更早)

然而在冯梦龙的另一本民歌集《挂枝儿》中,有一篇《泥人》,和《我侬词》非常相似。

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看两下里如何。将他来揉和了重新做,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也,你身上有了我。

冯梦龙在这篇《泥人》下面的注释中写道:

此赵承旨赠管夫人语,增添数字,便成绝调。赵云:我泥里有你,你泥里有我。此改身上字,可谓青出于蓝矣。

在这里,他又说,《挂枝儿·泥人》是赵孟頫写给管道升的。


只说一下个人观点:《我侬词》从语言特征上来看,很有可能来自于民歌,不一定是管赵其中一人的作品,但应该与管赵二人有关。(明代人李开先在《一笑散》中收录了《锁南枝·捏泥人》这支民歌,内容也与《我侬词》如出一脉,并在注释中提到这是“为赵文敏及管夫人作”)

不过关于赵孟頫想纳妾而管夫人以此曲回之这个故事,我是怀疑其真实性的。除了冯梦龙的记录自相矛盾外,我还觉得,故事里赵孟頫写给管道升的那首小词非常猥琐,猥琐得不像他写的。自己想纳妾还拿王献之和苏东坡挡枪……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赵孟頫有妾室,他的孩子看上去也都是管夫人所出。当然以他身份地位,有侍妾也是有可能并且挺正常的,我不对他到底是否纳妾做出判断,但管赵夫妻二人情深意笃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赵孟頫一直有归隐之心,终于在六十六岁那年,因妻子病情获得返乡的许可。然而未至吴兴,管夫人在船中病故,这对赵孟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孟頫自老妻之亡,伤悼痛切,如在醉梦。

盖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丧之,岂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极,如何可言!

……夫人奄弃,触热长途护柩南归,哀痛之极,几欲无生!忧患之余,两目昏暗,寻丈间不辨人物……

卅年陈迹,宛若梦幻,此理昭然,夫复何言!

这是赵孟頫在给别人的书信中所提到的丧妻之痛。

在为夫人题写的墓志铭中,他说:东衡之原,夫人所择,归为同穴,百世无易。

夫妻深情,不必多言。

这样的一对鸳鸯眷侣,除了“天造地设”二字,我真的想不出什么其他可以形容的词了。


安利卖完啦~谢谢大家的喜欢!!以后要更勤奋地更新这个博客!

评论(10)
热度(84)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此是无愁无恨处 | Powered by LOFTER